印尼亚运会足球冠军-印尼 亚运会
有关印度尼西亚体育的有谁知道?
自从1992年羽毛球进入奥运会之后,这个项目就成了印尼主要的奖牌来源。1992年印尼共获2金1银1铜,全部来自羽毛球,男单他们包揽了前三名,魏仁芳与王莲香作为情侣包揽男女单打冠军更是成为羽坛的一段佳话。雅典奥运会,印尼共获得1金1银2铜,除举重名将丽萨拿到1枚举重银牌外,其余全部来自羽毛球。天才少年陶菲克终于真正成熟,他在羽毛球男子单打上为印尼夺得唯一一枚金牌,此外索尼和林培雷/徐永贤还获得了男单和男双的铜牌。印尼传统体育运动有赛牛、斗牛、独木舟等,通常都是民族节日盛会的节目。另外,拳术在民间也十分流行。印尼的现代体育项目则始于荷属殖民地时期,那时的民族体育运动主要以爪哇岛为中心,运动员大多来自泗水、梭罗、日惹等地。运动项目除网球外,还有足球、曲棍球等。1930年成立的全印尼足球协会最初目的主要是组织印尼青年与荷兰人比赛。1938年,印尼华裔青年高新吉获得征战伦敦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资格,成为印尼首位参加国际比赛的选手。1948年伦敦奥运会向独立后的印尼发出邀请,但鉴于当时情况,印尼仅派了一名观察员。印尼1951年参加了首届亚运会足球及田径部分项目的比赛,并于翌年首次派团参加了在芬兰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举重选手蔡金伟获轻量级第七名,跳高选手苏达莫佐获第八名。1958年,印尼国家羽毛球队首捧汤姆斯杯,同年陈友福赢得全英羽毛球赛冠军,成为印尼在国际大赛中的第一位冠军。从此,羽毛球成为印尼最流行、也最普及的运动项目。由于强手辈出,印尼开始雄踞世界羽坛。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尼的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1962年第四届亚运会上,作为东道主的印尼获得金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除早已称雄世界的羽毛球外,印尼的桥牌、网球、射箭、拳击等项目也开始在亚洲或世界体坛一展风采。印尼除多次获得东南亚运动会总分第一外,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以3金12银11铜的成绩获总分第十一名。印尼女子射箭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赢得一枚银牌,这是印尼获得的首枚奥运奖牌。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印尼羽毛球选手夺得了2金2银1铜,这是印尼历史上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印尼选手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1金1银2铜,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1金2银1铜,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1金1银2铜。为发展印尼民族体育事业,印尼于1948年9月9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这一天后被定为“民族体育日”。1953年以后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1996年第14届全运会在雅加达召开,2000年第15届全运会在泗水召开。2004年第16届全运会在巨港举行。目前印尼主要体育管理机构是印尼国家体育委员会,成立于1965年,系印尼最高体育半官方机构,由印尼各单项体育运动协会组成(共有50个单项体育协会)。印尼国家体委之总会设在雅加达,各省均设有分会。印尼体委派出35名到40名运动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计划在7到8个项目上争取好成绩。历届奥运金银铜总数排名第28届 雅典奥运会1124 48第27届 悉尼奥运会1326 37第26届 亚特兰大奥运会1124 41第25届 巴塞罗那奥运会2215 24第24届 汉城奥运会0101 36
求知李惠堂生卒年月以及职业生涯
1905年出生于香港
1979年7月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但也有人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
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州。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人民出了气,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旧中国,一位足球明星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超乎寻常。可见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
李惠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马休斯、贝利和马拉多纳相媲美。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5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印度男足和中国男足谁厉害
印度男足和中国男足相比,中国男足更厉害。
印度足球确实比中国男足还差劲,印度队目前的世界排名是106位,在亚洲排名第19位(中国队是第10位)。但印度足球在历史上也曾经辉煌过,毕竟他的前主人英格兰足球技术就很强。印度队曾在1964年以色列亚洲杯获得亚军。
1951年新德里亚运会和1962年雅加达亚运会,印度队都收获了男足的冠军。但是,印度足球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急剧滑坡。印度历史上的最高世界排名是1996年2月份的94名,最低排名165位。在最新的排名中,中国队排在75位,印度队则排在97位,这也说明了两者的差距。并且和印度在历史上共交手17次,中国队12胜5平保持不败,也说明国足完全有能力碾压印度。
中国男足对印度男足的比赛过程:
中国男足亚运队本场比赛主推4231的进攻战阵。开场之后,球队利用主场优势全力围攻对手。开场仅5分钟,中国男足亚运队就先后由徐皓阳、谭龙等人制造破门威胁。第16分钟,刘洋开出角球,队长朱辰杰头球抢下第一点后,埋伏在禁区内的高天意左脚端射,打入了中国男足亚运队本届赛事的首粒进球。
6分钟后,另一位超龄球员谭龙利用对方球员回传球失误单刀赴会,结果被对方门将放倒在禁区内。只可惜朱辰杰主罚的点球质量低下,球被对方门将扑出。球队放慢了进攻节奏。在双方僵持之中,印度队伺机反击。上半时补时阶段,印度队普拉温利用右路反击小角度破门,帮助本队扳平比分。半场结束前,陶强龙还因为禁区内假摔,被当值印尼主裁出示黄牌警告。
第50分钟,戴伟浚转身远射,皮球经过两次弹地后滚入印度队球门。随着时间推移,双方队员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身体疲劳反应,印度队部分队员相继抽筋。第69分钟,中国男足亚运队也完成了首次换人,边路攻击手方昊替换了进球功臣戴伟浚。很显然,久尔杰维奇希望利用这样的换人保持球队攻击线上的冲击力,从而向对手持续施压。
第72分钟,中国男足亚运队打进了第3球。当时,汪海健禁区外突施冷箭,印度队门将扑球脱手,跟进的陶强龙补射破门。3分钟后,中国男足亚运队利用对方球员处理球不果断,完成断球,方昊得球后突向对方禁区右侧,随后助攻陶强龙梅开二度。第92分钟,方昊接到孙沁涵右路直传球,小角度打入中国男足亚运队第5球。
以3球优势摇摇领先对手后,考虑到球队2天后即将投入小组赛第2场比赛,久尔杰维奇分别安排刘若钒、阿布拉汗、何宇鹏、黄嘉辉,换下谭龙、王振澳、朱辰杰、徐皓阳。球员体能严重下降的印度队,他们似乎再也打不起精神来。
亚运会历届
历届亚运会的举办城市:
1、第一届,1950年,印度新德里。1949年2月亚洲体育协会宣告成立以后,原计划第一届亚运会是1950年与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然而由于印度经济窘迫,亚运会所需要的各种体育设施未能按时完工,最终顺延到了1951年才成功举办。
2、第二届,1954年。菲律宾马尼拉。第二届亚运会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举办,会期为九天,一共有18个国家、地区1241名参加了八个项目的角逐。
3、第三届1958年,日本东京。第三届亚运会在日本的首都东京举办,口号为everywhere,永远向前。本届比赛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拳击、摔跤、举重、射击、网球、排球、乒乓球、曲棍球、自行车13个项目,会期为九天。
4、第四届,1962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该届亚运会在印度尼西亚的首都城市雅加达举办。值得注意的是,印尼以政治原因拒绝接受中华民国代表团以中华奥委会的名义参加比赛;
以宗教原因拒绝接受以色列参赛,导致国际奥委会宣布不承认该届亚运会。次年2月,国际奥委会宣布不定期的禁止印尼参加奥运会。在此情况下,印尼总统又自行举办了新兴力量运动会。
5、第五届,1966年,泰国曼谷,第五届亚运会于1966年12月9日至20日在泰国的首都城市曼谷举行。来自18个国家的2500余名选手和。教练等参加14个项目的比赛。
6、第六届,1970年,泰国曼谷,该届亚运会原计划是在韩国首尔举行,但是韩国财政问题放弃了主办权,最终由上届的主办城市曼谷接手,成功举办。
7、第七届,1974年,伊朗德黑兰,第七届亚洲运动会于1974年9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办,来自25个国家的3100名运动员参加16项比赛的角逐,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多,超过了历届亚运会。
8、第八届,1978年,泰国曼谷,该届亚运会原计划是由巴基斯坦举办,但是巴基斯坦提放弃了主办权,最终又是曼谷出面接手,成功举办本届亚运会,因政治原因拒绝了台湾和以色列参赛。
9、第九届,1982年,印度新德里,经过了31年亚运会,再度回到新德里,共有33个国家3345名运动员参加21种运动。16项比赛。该届运动会共打破90多个亚运会纪录,参赛国家和选手规模都超过以往各届亚运会。
10、第十届,1986年,韩国汉城,这是韩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地点选在了首都汉城,也就是今天的首尔。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4839名官员和选手参加。中国派出了385人的代表团参加20个项目的角逐,获得了94枚金牌,坚定了其亚洲霸主的地位。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和印度短跑女皇乌纱并列金牌数第一。